 |
折 扣 率: 0
最后更新:2015-11-17
关 注 度:3776
生产企业:北京中意明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
与企业联系时请告知该信息来自教育装备网! |
|
|
产品详细介绍马球比赛计时记分系统软件说明
马球比赛属于一项很有趣的体育运动,只是近几年引入到中国。我公司自主研发出无线马球裁判器及马球计时记分软件系统,填补这个领域计时记分系统的空白。
本系统为比赛记分及上屏显示软件,它集比赛信息的录入,统计,比赛的记分,计时,以及可设置比赛场次、比赛时间、显示牌尺寸、字体大小、颜色、接口等。,目前已被赛事采用,效果甚好。
马球是骑在马上用球杖击球的运动,所以又称"打球"、"击球"、"击鞠"等。骑马击鞠的运动是唐代时从西藏传入的。由于古代体育分类并不细密,而且前述《文献通考》、《古今图书集成》等将马球归入"蹴鞠"部,也就使两者的区分更加复杂。马球所用的球状小如拳,用质轻而又坚韧的木材制成,中间镂空,外面涂上各种颜色,有点还加上雕饰,被称为"彩球"、"七宝球"等。蹴鞠使用的球"以皮为之,中实以毛",并是以步行足踢,且与马球起源地点不同。更大的不同是,马球用球杖击打,足球用脚踢。马球的球杖长数尺,端如偃月,形状有点像今天的冰球杆,杖身往往雕上精美纹彩,被称为"画杖"、"月杖"等。
球状小如拳,以草原、旷野为场地。游戏者乘马分两队,手持球伏,共击一球,以打入对方球门为胜。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击鞠、打䎱或击䎱就属于马球运动。也有人认为,马球最早源于公元前525年的波斯 (今伊朗),后传入中国。三国时曹植的《名都篇》中有诗曰:"连骑击鞠壤,巧捷推万端",说明至少在汉末马球已经存在了。
马球盛行于马球 马球 唐宋元3代,至清代始湮没 ,主要流行于军队和宫廷贵族中。西乾县唐章怀太子李贤墓中发现的打马球壁画,充分表现了唐代马球运动的场景。壁画全图高130~240厘米, 宽 600厘米;画面人物众多、背景宽阔,生动形象;参与击球者二十余人, 皆着各色窄袖袍, 足登黑靴, 头戴幞头,手执偃月形球杖,身骑奔马,做出竞争击球的不同姿态。画面构图疏密有致,动中有静,有强烈的节奏感、运动感。考古出土的这一时期的马球俑、描绘马球活动的铜镜,特别是在长安城唐大明宫含光殿发现记载修建马球场的刻石,证实了当时开展马球运动的盛况。马球运动有益于参与者的身心、骑术和技艺的锻炼。据文献记载,唐代的历朝皇帝如中宗、玄宗、穆宗、敬宗、宣宗、僖宗、昭宗都是马球运动的提倡者和参与者,天宝六年(747 年),唐玄宗专门颁诏,令将马球作为军队训练的课目之一。
唐代打马球风行一时,不仅成为帝王和贵族阶层健身强体的体育运动,而且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文献记载,当时相邻的渤海、高丽、日本等国都有与唐王朝进行马球竞技的描述。现藏故宫博物院的的《便桥会盟图》(辽陈及之绘制),有一专门描绘唐、突厥两国进行马球比赛的场面。画面以唐太宗李世民与突厥可汗颉利, 在武德九年 (公元 626年) 于长安城西渭水便桥会盟之事实为背景,画中,数名骑士策马持杖争击一球,场面颇为热烈、壮观。直至宋、辽、金时期,朝廷还将马球运动作为隆重的"军礼"之一,甚至为此制定了详细的仪式与规则。
折叠历代记载
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马球 马球 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马球的普及不限于男子,有许多女子打球的记载。王建《又送裴相公上太原诗》中,有"十队红妆伎打球"、《宫词》有"寒食宫人步打球"之句。
马球的流行也不限于中原地区。辽人从中原学去马球,史载辽圣宗"好击球"(《辽史 · 圣宗纪》)、《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
|
会员级别:免费会员 |
加入时间:2015-11-1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