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分享多个学科课堂与光大纸笔互动课堂融合应用的教学瞬间。
语文课堂
作文公开课后,听课老师走上讲台,与授课老师一起讨论课堂上应用的AI批改作文的效果。
数学课堂
几何课讲解等边三角形判定时,纸笔互动课堂系统实时追踪展示全班书写笔迹。王同学的解题过程被投屏,系统如实还原了王同学的推导过程,从笔误部分可以看出,王同学对公式的掌握稍欠熟练,需要课后增加练习。课后作业时,王同学已经收到了精准匹配的3道特训题。
英语课堂
午后英语作文课,同学们昏昏欲睡,注意力逐渐发散。观察到这一情况,老师布置了抢答题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唤醒课堂活力。课堂报告显示,48名学生仅20名参与抢答,走神学生(未参与)名单被清晰列出。这说明近一半学生被唤醒了专注力,但还有一半学生的心思游离在课堂外。
老师立刻调整教学策略,打开未参与学生的名单,点了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后,又通过抽答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紧张感,将另一半学生的专注力拉回了课堂。
地理课堂
地理课上,老师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展示刚统计的单选题结果:正确答案D,44人中仅11人答对(正确率25%),24人选C为典型错误,因此决定重点讲解C选项。
老师点击柱状图C柱,弹出错选学生名单,随机调取张曼菲的答案进行解析。全程呈现数据驱动下的精准教学场景。
当AI批改的波浪线在作文本上泛起涟漪,当几何解题的错误被直接呈现,当28个未抢答的灰名转化为老师关注的焦点,当25%的正确率牵引出精准讲评的锚点——纸笔互动系统正以毫米级的教育感知力,编织着"教"与"学"的新型共振场。
这些看似微末的教学切片,实则是智慧教育生态的神经突触,在数据流中悄然完成着从经验驱动到证据驱动的范式迁移,使每个学习痕迹都成为解码认知黑箱的密匙。
注:本文为企业发布的推广文案,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