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总结交流活动中,一场以“人智协同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的微教研活动,体现出数据在教研活动中的强大力量,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活动中,首先由石家庄市实验小学张珊珊老师带领学生们展示了小学三年级数学《探索乐园》的课例。
张珊珊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设计精当且富有成效。师生互动流畅高效,小组合作与分享精彩纷呈,生生互动思维碰撞不断,呈现出一堂互动质量高、思维含金量足的优质课。
现代中庆AI智能录播全程跟踪课堂,并在大屏幕中同步展现课堂数据动态采集,以及智能研修平台数据分析的结果。
随后进行的微教研活动,由石家庄市长安区小学数学研修工作坊七位老师共同参与。这次微教研是针对展示课的第四次课后研讨。研讨中锚定问题,精准探究,实现课堂教学的不断改进,充分展现了协同、精准的AI教研特色。
在授课老师张珊珊进行教学反思后,教研话题首先从提问维度分析开始,通过3次磨课的数据,呈现课中提问数量从37个减少到19个,问题更精准。在不断优化中,各个教学环节中的问题设置也更趋合理。
探讨学生小组讨论时,教研老师看到学生行为一致性曲线出现断崖式下降,同时参与度曲线达到0.99的极高值,细究其中原因,反映出学生能够快速理解老师的要求,迅速进入讨论状态,并呈现积极的讨论状态。
在三次磨课试讲中,可以看到张老师的课堂巡视范围由集中一地到不断变大,张老师的不断改进,让她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中能够兼顾到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对标课标要求,这一变化体现出关注每一个学生理念的落实。
第一次试讲中,在学生分享环节,学生抬头率只有0.5.没有参与分享的学生显然专注不足。张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学生理答内容,让在座学生也积极参与思考,学生抬头率从0.5上升到0.75。
通过长安区自己设置的评价量表,评课老师对课堂教学进行评分,AI自动生成教师能力矩阵图,课堂教学每一个维度的优势和不足得到清晰呈现。
数据为教学教研带来全新的感受。张珊珊老师特别强调,回看学生学情曲线对自己的触动特别大,自己在教学中投入的不同,在曲线上都能够很清楚的形成波动。探究曲线的变化,让我可以准确找到问题的所在,推动着我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上的转变。
长安区小学数学研修工作坊主持人谢明老师在总结发言中提到,人智协同教研,让我们感受到数据带来的强大力量,参与教研的每一位老师都能够收获专业成长,都能够触发我们理念的变化。
现代中庆不断对数据“价值密度”进行深度挖掘,利用AIGC技术优势,实现从“看见”到“洞见”的价值跃升,助推数据进一步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更加易用、好用,为教师专业成长精准助力。
注:本文为企业发布的推广文案,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