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 “三段·五课·一评”助力“整本书阅读”落深落实
http://www.yanjunaudio.com2025年02月18日 09:32教育装备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列为高中语文18个学习任务群之首,旨在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积累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质量,使教师的指导更加具体深入,广东省东莞市教育部门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带领课题组成员,于2012年开启《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实践探索,创新构建“三段·五课·一评”的“整本书阅读”指导体系,实现了“整本书阅读”理念创新、指导模式创新、教学形态与策略创新。
“三段”是指将“整本书阅读”分为“激趣”“深读”和“内化”3个阶段;“五课”是指贯穿3个阶段的导读课、精读课、泛读课、赏读课和活动课5种课型,做到“导读以激趣、精读以知味、泛读以熏染、赏读以深入、活动以内化”,使学生实现深度阅读;“一评”是指构建“整本书阅读”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三段·五课·一评”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成果惠及诸多教师,在广东省东莞市、珠海市、中山市及贵州省铜仁市等多个地区的学校进行推广应用,共获得省级以上荣誉8项,获得东莞市第十七届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市级以上荣誉11项。
坚持“三段”,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课题组开展“激趣、深读、内化”“三段”式“整本书阅读”教学,力图从学生阅读心理特点出发,循序渐进,由“扶”到“放”,从“以教师为主导”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实现自主阅读。在激趣阶段,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即将开启的阅读之旅做好铺垫;在深读阶段,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在精细的研读过程中渐解书中味,走向深度阅读,整体提升语文素养;在内化阶段,学生在深度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参加灵活多样的点线面结合的语文活动来内化知识,在活动中养成思考、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等良好习惯,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变。
设立“五课”,灵活组织阅读活动
导读以激趣。教师在导读课上,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目标,灵活选用不同导读方法来组织实施阅读活动。
精读以知味。教师在精读课上,组织文本细读,在文本细读的指导过程中给学生以方法,让学生发现文本的价值,进而能够自己品味书中内容。
泛读以熏染。为避免阅读鸿篇巨制而出现的疲惫感,教师在泛读课上建议学生采取精泛读相结合的方法。如阅读《红楼梦》时,先由教师按回目整理出这本书的大致框架,学生在把握框架的基础上,利用课内外时间,坚持每天阅读,按进度浏览相应回目,于大概两个月内完成《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做到对全书有大致了解。
赏读以深入。教师在赏析课上主要根据名著内容或写作手法的特点,灵活设计多样化专题赏析环节,初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的能力,如运用比较思维赏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等。
活动以内化。活动课以体现学生参与性、体验性、探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为主,教师是学生实践活动的引导者,创设轻松、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通过个性化趣味化的话剧演评、小组合作探究专题人物、以整本书为关照面的知识竞赛等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语文素养在活动中得到提升。
运用“一评”,创新阅读评价模式
课题组成员秉承“大评价观”,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调动多元评价主体,科学设计评价工具,综合运用评价结果,创设了“以写促读、以评促读、以写评读”的主要阅读评价模式。
“以写促读”贯穿于精读课、赏读课和活动课全过程,通过读后感、文学短评、小论文等专题写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写作中进一步解决阅读核心问题,巩固阅读成果,评估阅读成效。
“以评促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学生的阅读结果,更关注学生的阅读品质。通过“以评促读”,能及时了解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其努力程度与进步程度,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调整、促进功能,利于教师优化教学内容,调整阅读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个性化发展,深化“整本书阅读”的实施。
“以写评读”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写作体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引导学生在个性化写作中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同时,“以写评读”具有激励作用,能发现并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对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沟通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创新能力等进行考查和综合评价,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孙健)
责任编辑:董晓娟
本文链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