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資陽師范學校用好地方特色資源探究育人路徑 一所中職校的鄉土故事
http://www.yanjunaudio.com2025年10月10日 09:16教育裝備網
“汪老師,我所學的內容可以將家鄉特產推廣出去,好有意義。”近日,四川省資陽師范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師汪琳聽到學生的反饋,心里暖暖的。從2019年開始,汪琳利用網絡課堂講授“家鄉水果Logo設計”,學生的實踐作業不僅斬獲多項省級信息設計獎項,更讓本地文化“活了起來”。
近年來,資陽師范學校立足區域發展,深度融合地方特色文化資源,改革課堂,打造“資行致遠”育人品牌,構建起“本土浸潤·四課貫通·多方協同:中職學生傳統文化素養培養體系”,“耕種”出一片中職學生成長成才的“沃土”。
以本土特色文化“資”養育人
“萬里西行急,乘風御太空。”清晨,資陽師范學校教學樓內傳出瑯瑯書聲。陳毅元帥生于資陽,他創作的詩詞早已成為師生誦讀的經典之一。
學校語文教師趙靜介紹,自2019年以來,濛溪河遺址、三賢故里等根植于資陽本地的紅色故事、歷史文化都成為師生誦讀的內容,誦讀實踐讓學生的文化底蘊提升了。
“中職教育不僅要教會學生一技之長,更要培養他們的家國情懷、文化底蘊、勞動精神和職業規劃能力。”資陽師范學校教科室副主任代平說。
挖掘本地企業史和勞模事跡、編撰特色思政讀本……近年來,學校立足資陽地方特色文化資源,特別是深耕紅色帥鄉、蜀人原鄉、石刻之鄉、檸檬之鄉4張資陽名片,讓本土文化全面融進中職學生文化素養培養體系,著力培養有家國情懷、文化底蘊、勞動精神和規劃智慧的“四有”人才。
融通“四課”豐富成才路徑
相較于傳統專業課堂的授課,2019年以來,以汪琳為代表的計算機教研組設計“全景漫游石刻”“家鄉水果Logo設計”“資陽名人講故事”3個極具資陽地方標識的“網絡課堂”,受到學生的歡迎。如今,汪琳已帶領學生制作微型紀錄片數千個、“石刻遺跡”網站等作品500余件……地方文化的加入,讓學生在提升專業實踐能力的同時,增強了文化認同感。
近年來,資陽師范學校在構建中職學校傳統文化素養培養體系中,創新“通識、校園、社會、網絡”4個課堂。“‘四課’突破傳統課堂,讓學生從知識灌輸到沉浸體驗,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學校教師羅艷容介紹,通識課融入家國情、家鄉情,樹立了學生扎根地方發展的大志向;以專題講座、競賽等為依托的校園課堂,增長了學生才干;社會課堂通過在資陽文化地標等開展活動,拓展了學生視野;網絡課堂突出實踐的創作導向,明晰了學生們的職業方向。
“協同共育”構建育人生態
不久前,資陽師范學校126名師生前往資陽市樂至縣陳毅故里景區舉行景校共建啟動儀式,學校新團員們面對團旗鄭重宣誓。陳毅故里景區成為學校思政教育基地和教學實訓基地。
近年來,資陽師范學校著力構建“家庭夯基—學校主導—政府搭臺—企業協助—社會支持”的協同育人共同體。學校借助家委會、校園開放日等互動平臺,通過傳統節日浸潤、榜樣教育等方式樹立良好家風;資陽市政府引進特色項目,打造文化地標,為學校傳統文化素養培養提供保障;學校與100余家企事業單位共建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實踐園地;社區、文化機構等社會力量協同學校開展文化大講堂、志愿服務等活動。
“學校充分挖掘資陽豐富的本土文化資源和特色產業元素,促進了本土文化浸潤、產業發展需求與學校育人目標的高度契合,彰顯了職教特色與地方適配性,近年來培養了一批扎根資陽、服務區域、追求卓越的中職人才。”資陽師范學校黨委專職書記朱曉霞說。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











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