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理工大學 數字技術讓抗戰舊址“活”起來
http://www.yanjunaudio.com2025年10月13日 09:21教育裝備網
日前,抗戰舊址模型展在長沙理工大學金盆嶺校區舉辦。這些模型出自長沙理工大學紅色建筑實踐團成員之手,今年暑假,他們奔赴湖南、湖北兩地的陳賡故居、田漢故居等地,開展手工建筑模型制作與VR(虛擬現實)數字化空間重建工作,讓抗戰舊址“活”起來,讓抗戰故事“傳”起來。
抗戰舊址的測繪是一項繁復而細致的工作:三維掃描儀、激光測距儀、全站儀……多種設備輪番上陣,整體布局測繪、建筑構件詳測、現狀勘察與記錄、口述史采集與資料補充等環節一個不落。“我們制作了VR模型,戴上VR設備,就能瞬間‘走進’虛擬建筑空間,讓每個人都能‘親身’感受建筑內部的氛圍。”團隊指導教師王宇霖介紹。
測繪過程并非一帆風順。“持續40攝氏度的高溫暴曬、資料缺失與信息模糊、測繪比例與數據偏差……我們遇到了很多困難。”團隊負責人郭宏宇坦言。但這些并未阻擋實踐團前進的腳步:高溫天氣中,他們準備急救包保障隊員安全;資料不足,便廣泛查閱圖書館相關文獻;比例難以把握,就采用“數磚法”進行比例換算與替代。
除建筑本體測繪之外,實踐團還通過實地走訪與空間分析,深入解讀建筑所承載的抗戰歷史與精神內涵,并首次嘗試繪制“空間歷史敘事圖”。在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測繪期間,該單位負責人周強為師生詳細地介紹了此處在抗戰時期的戰略價值。結合專業講解,團隊進一步繪制三維地形圖,將紅色建筑背后的時空故事依照歷史邏輯有機串聯。
目前,團隊成員的足跡已遍布大半個中國,累計測繪80余處舊址,制作建筑模型超過50個。“紅色建筑實踐平臺已初步建成,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推進數字化內容建設,不斷豐富實踐內涵。”長沙理工大學建筑學院黨委副書記肖義慧表示。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











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