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從0到1”的崢嶸歲月——探訪哈軍工紀念館
http://www.yanjunaudio.com2025年10月20日 09:41教育裝備網
流云間青檐碧瓦,回首處棟梁參天。哈軍工紀念館坐落在哈爾濱工程大學世昌路5號,萬件藏品,記錄著一段輝煌的歷史,靜靜訴說著哈軍工的故事。
“《受命》群雕再現的是1952年6月,中國多位領導人在首都北京中南海會議室接見時任中國人民志愿軍代司令員陳賡,授命陳賡籌建哈軍工的場景。”在哈軍工紀念館門前,館長李宏告訴記者,這里是哈軍工建設的起點。
1953年,陳賡創建了新中國第一所綜合性高等軍事工程技術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即哈軍工)。
“這幅油畫名字叫《運籌》,再現的是1952年9月,在中南海居仁堂,周恩來總理主持召開籌建哈軍工的聯席會議場景……”在哈軍工紀念館,大學生志愿宣講團三星級宣講員、2024級智能科學與工程學院自動化專業學生陳媛對參觀者娓娓道來。
“我們每個師生都是哈軍工精神的宣講者、傳遞者。”李宏說,該館于2011年5月13日啟動籌建,2013年9月1日面向社會開放。
我國第一個風洞群、第一艘水翼快艇、第一輛水陸兩棲坦克……在哈軍工紀念館,這些“從0到1”的奇跡震撼著每一位參觀者。
哈軍工紀念館是紅色基因庫建設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首批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首批“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2024年獲評國家二級博物館……目前,該館已擁有10余個“國字號”品牌。
哈爾濱工程大學突出“師生聯講”,組建了一支由思政課教師、工學青年講師團和大一輔導員組成的高質量課程團隊,配置了大學生宣講員為課程助教。
“我們以哈軍工紅色文化資源庫為根基,與紀念館合力構建‘三位一體’育人路徑,系統梳理珍貴史料與事跡,通過參觀研學,讓學生身臨其境感知軍工精神,推動學生從‘學習者’變為‘傳承者’。”船舶工程學院2023級本科生輔導員、大學生志愿宣講團指導教師高原說。
大學生志愿宣講團成員學段貫穿本碩博階段,以大一、大二的學生為主。哈軍工紀念館自2013年開放至今,已接待社會各界人士100余萬人次。
“通過一次次的宣講,我對哈軍工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意識到自己不只是‘講解員’,更是軍工精神的‘傳遞者’。”陳媛說。
“哈軍工紀念館不僅是哈軍工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文化育人的核心基地,更是砥礪報國情懷、激發創新精神、涵養擔當品格的實踐課堂。”李宏說。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











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