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觸摸文化的底氣——探訪山東大學博物館
http://www.yanjunaudio.com2025年10月09日 09:17教育裝備網
在山東大學博物館展廳里,柔和的燈光下,一片長18厘米、由4塊甲片綴合而成的帶刻辭的龜腹甲陳列于展柜中,其上細密的刻痕仿佛仍在低聲訴說著華夏文明最初的智慧密碼。
“這件商代甲骨卜辭出土于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街道大辛莊村東南的大辛莊遺址,是我在2003年本科實習時參與發掘的。”山東大學考古學院常務副院長郎劍鋒的手指懸停在玻璃展柜上方,仿佛能觸摸到3000年前契刻的溫度,“別看它不起眼,這是在殷墟之外發現的唯一一件晚商時期占卜所用甲骨,被稱為甲骨學史上具有界標意義的重大發現。”
“原本以為歷史很遙遠,但聽到郎老師介紹山東大學博物館內大量展品源自山大考古團隊數十年的發掘成果,這讓我意識到,我們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文明的接力者。”山東大學考古學院大一新生李俊辰說。
博物館的另一角,山東大學博物館副館長楊海燕指著琳瑯滿目的展品如數家珍:“從龍山文化黑陶蛋殼杯到商周青銅器,山大博物館陳列的這些展品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更是闡釋中華文明發展歷程的實物證據。”
幾千年前的水稻種子、薄如蛋殼的黑陶高柄杯、中國發現最早的成句文字丁公陶文……擁有這些珍貴展品的山東大學博物館是國內較早建立的綜合類高校博物館之一。2020年12月,山東大學博物館成功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如今,該博物館已發展成為集展覽、教學、收藏、保護、研究等為一體的綜合性高校博物館。
在這里,器物不再是冰冷的陳列,而是穿越時空的文明信使。
“當我站在這里,親口對同學講‘山東龍山文化比埃及金字塔還要早’‘4000年前的祖先已經用如此精美的杯子飲酒’,我才真切感受到什么是文化的底氣。”山東大學數學學院2022級本科生朱允中被文化的力量觸動,報名成為山大博物館的志愿講解員。
如果說山東大學博物館(濟南)體現的是山大人對歷史的敬意,那么山東大學博物館(青島)正在進行的則是一場用科技解碼文明的守護。
“像曾侯寶墓M168這類遺存,在野外連續4年科學發掘幾乎是不可能的。”在山東大學科技考古實驗室中,文化遺產研究院副教授朱磊一邊操作工業加濕設備,一邊向學生講解,“我們必須通過工業加濕器、化學方法保濕,保證漆皮的韌性和濕度,為發掘爭取時間。”
目前,山東大學已建成全國高校規模最大、體系最完備的考古實驗室群,覆蓋人類演化、植物考古、動物考古、分子考古等16個方向,實驗室總面積超5000平方米,真正實現了“科技賦能考古,數據重建文明”。
“山大的考古學科為博物館提供學科支撐和研究闡釋力量,山大博物館則成為連接學術成果與社會價值的轉換樞紐。”山東大學博物館館長方輝介紹,“在此基礎上,我們的視野從齊魯延伸至世界,近年來,山東大學組隊赴肯尼亞進行人類起源發掘,赴法國進行考古發掘工作。山大考古人的答案,寫在祖國大地上,也寫在世界舞臺上。”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











首頁












